长治医学院关于开展中医药创新团队
(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山西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方案》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医药创新团队(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晋卫中医药函〔2023〕31号)要求,我校开始中医药创新团队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目标
聚焦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以中医药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以促进传承发展、融合创新、团队实践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遴选组建若干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拔尖创新人オ。
二、重点申报领域
(一)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防治研究。围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等领域进行中医药或中西医联合攻关,科学设计、规范实施,开展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新技术等的创新性研究。
(二)中医药基础研究。整合系统生物学和现代药理学等前沿技术(包括集成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转录组及微生物组等多组学手段和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系统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证候学、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复方现代机制研究等关键领域的多学科交又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
(三)中药现代创新研究。围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成药质量提升、中药新药创制、中药作用原理解析等,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中药新药等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
(四)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融合大数据、信息理论与技术、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学科方法,研究具有集成化和网络化特点的中医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一批中医药诊疗、康复、保健及数据采集等关健技术装备。开展集成化、自动化及智能化中药制药装备研发,引领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五)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领域。包括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系统性研究,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文化融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
每个创新团队围绕重点申报领域,在方法学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明确重大研究方向。
三、遴选条件
(一)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针对所申报中医药重点领域,立足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技前沿,聚焦中医药重大急需或重大关键问题,确定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提出清晰、可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发或实践应用路径及预期成果。
2.团队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研究实践基础,具备省级以上(含省级,下同)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近5年牵头承担或完成相关领域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获得过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在拟联合攻关的技术方向上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成果,具有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3.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60周岁以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院士70周岁以下,省级名中医65周岁以下),正高级职称,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成果,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省内外影响力。
4.申报单位针对所申报重点领域和重大研究问题,能够立足本单位资源,充分调动相关领域研究资源,单独组建或牵头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由多学科人才构成、年龄结构及梯队衔接相对合理的团队。多单位联合组建团队,其牵头单位与联合组建单位应有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所申报重点领域具有相对稳定的合作基础,有较坚实深入的科技攻关、学术合作等经历。
5.具有多学科交又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条件、相对完善的创新团队运行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
(二)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团队与培育田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优势专科),或省级中医药重大科研平台,能够针对所申报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确定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提出清晰、可行的研究、开发或实践应用路径及预期成果。
2.团队近5年牵头承担或完成相关领域厅局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科技奖励,或拥有省内外领先技术成果,具有开展传承创新团队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重点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60周岁以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院士70周岁以下,省级名中医65周岁以下),正高级职称,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杰青、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省级名中医等优先考虑。
4.培育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5.具有相对稳定的、由多学科人才共同组建、年龄结构及梯队衔接相对合理的团队,且团队成员是团队所在单位在职人员,或与本团队有长期稳定合作单位的人员。
四、组织申报
1.材料递交
申报团队填写《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创新团队支持项目申报书》(附件1)、汇总表(附件2)及项目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纸质版(一式五份)于2023年10月26日18:00前以系部为单位交至科技处1605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邮箱cykjc2006@126.com,电子版资料命名方式: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传承创新重点团队/传承创新培育团队+院系名称+申报书/汇总表。
2.格式要求
附件1的填表说明中有详细的填写要求,填写及装订前请仔细阅读。我校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胶装,白色纸质封面。
五、预期成果
(一)团队建设。围绕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创新团队,制定创新团队建设规划,构建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持续保障激励及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开发或应用工作。
(二)科技攻关。项目周期内,创新团队应根据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并取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或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以上,获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的重大突破,取得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
(三)人才培养。项目周期内,创新团队应培育4一6名45周岁以下、具有较大培养潜力、以中医药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团队骨干作为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应主持并完成相关科技攻关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其他学术成果。
(四)学科建设。围绕创新团队确立的中医药重点研究领域、重大研究方向,探素建立新的学科(群)或形成新的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丰富、拓展学科内涵外延,提升学科前瞻性、开创性研究能力,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和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该学科学术发展。
六、项目周期
3年。
七、考核评价
(一)入选团队应制定建设周期内任务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任务书应明确团队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产出等内容,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年度目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依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应立足持续稳定的开展团队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内容,提出5-10年的发展愿景。
(二)根据实施进度和建设目标,加强对团队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进展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开展中期评估,并将其作为是否持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三)终期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开展的团队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等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其标志性成果的应用前景,团队建设及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等。
八、其他事项
(一) 创新团队牵头建设单位负责团队建设日常管理,给予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团队建设、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团队持续建设与发展。
(二)各申报团队结合实际,可选择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团队、中医药传承创新培育团队进行申报(只能选择一种)。
附件1.山西省中医药创新团队支持项目申报书
附件2.山西省中医药创新团队支持项目推荐汇总表
科学技术部
2023年10月11日